《念佛開示》(11)

主講法師

見岸法師

前言

  在前次的開示中有提醒各位:念佛之初所遇到的最大困難,就是昏沉、掉舉或是懈怠心、感覺修行提不起心力,在這種情形之下就要用「想蘊」來對治。不論是昏沉、散亂或是掉舉,都各有五種方法可以對治,在這些對治的方法中,無常觀是共通之處。因此,在《阿含經》中佛陀說無常想是諸想中第一。

無常想是修行的基礎

  無常想是修一切法門的基礎之一,所以無常觀可說是修行的基礎。無常的觀法可分為兩種:一個是觀一期生命的無常;另一個是觀心念的無常。在這兩種觀法當中,觀心念的無常是四念處的觀心之法;或是運用在欲深入止觀的修學上。因此,要深入止觀的修學時,修觀心無常的心念處,將會獲得法性觀。但是,因為這個階段是屬於比較微細的部份,不是初機修學者所能夠馬上做到的。所以,現在要談的是觀一期生命無常的觀法,並特別說明如何運用觀無常的方法來對治我們的懈怠、昏沉與掉舉。換言之,就是從生命無法掌握的特性中,讓我們能夠生起想要修行的迫切之心,而這種迫切之心就能夠對治懈怠、昏沉跟掉舉。

無常想的修學重點

  那麼,如何觀生命的無常呢?有三項重點各位要專心聽聞並謹記在心,如此一來在修學的時候就能夠運用自如。

  第一點:思惟眾生決定會死。有生就會死,無論凡夫或是聖者都會面臨死亡。因此,不論是在任何環境或是使用種種方法,都不能夠躲避死無常。所以不要以為用咒術、仙藥或是任何配方,就可以讓自己不死或是延長壽命。要知道我們的壽命就如同時間一樣,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減少,當白天忙碌的時候,感覺中午很快就到了;然後夜晚就來臨了。所以,往往在我們尚未察覺時,壽命就一天天的減少。因此,我們要警愓自己:在活著的時候沒有時間修學佛法,可能突然間就要面對死亡。有很多人都曾遭遇過這種情形,不是嗎?這個就是在做「思惟決定會死」的方法。

  第二點:思惟死亡是沒有定期的,就是指死亡是無法指定日期。為什麼呢?因為死亡的因緣有很多,而活著的因緣則很少。怎麼說?以最基本的四大而言,就必須面臨老病,有老、有病就容易死亡。此外,還有來自大自然環境的災害,如:天災、旱災、水災、風災等等,什麼時候會發生是無法預測的。乃至於我們的怨敵或仇人的加害,或是在生活中無意間得罪了人,使他想要加害於我們。又或者是在吃東西的時候,原本食物是要幫助我們生存的,可是吃錯了東西反而加速死亡。人的身體很脆弱,只要有一點點的因緣,隨時會有喪命的機會。像有些人吃了一點過敏的食物就突然死亡;有的人跑步太喘了就心臟麻痺而死;不小心撞到頭使腦部瘀血,也很容易就死亡。凡此種種死亡的因緣可說是不勝枚舉。因此論典說:眾生死的因緣很多,活的因緣很少。所以我們要如是觀察思惟「死亡是沒有固定的日期」。

  第三點:思惟死亡的時候除了佛法之外,沒有任何東西對我們是有所助益的。想一想:如果我們今天死了、身體開始敗壞了,再多的財物、房子、車子以及帳戶裏的存款,這些對我們要面臨死亡的這件事情是沒有任何幫助的。如果一個人要死亡了,再摯愛的親友對他也是沒有幫助。所以,眾生在生死之時,除了佛法之外,沒有任何東西是有所幫助的,這點是需要我們仔細思惟的地方。

時時不忘思惟無常

  論典告訴我們,無常想要從三方面去思惟:第一思惟眾生決定會死,第二思惟死亡沒有定期,第三思惟死亡的時候,除了佛法之外,沒有任何事情是對我們有所幫助。無常想是修行的基礎,沒有無常想,不可能把任何一種法門修持好,所以當各位覺得修行使不上力、障礙重重、修法不相應,或是總覺得只要修行的時候,就會感覺很懶散、很沒有力量,容易昏沉散亂,這都是因為念死無常的心還沒有生起,尚未感覺到修行的迫切性。所以,在我們還沒有生起迫切之心的時候該怎麼辦?如果有這種現象的時候,你要記得:在日常生活中,要多去觀察周遭的人與事,去觀察人在面臨生死之時,是否有前面所提到的無常想的情況,這樣我們對修行才會生起一種迫切警愓之心,此刻再修行時,不管你是用念佛觀或是數息觀,就可以很容易的進入法門當中,並能夠運用你的止觀技巧而得到現證慧。今天我們就從對治的方法當中,選擇無常想跟大家做分享,因此無常想是修行的基礎也是對治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