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經典是指一大部類經典,內容是專門講般若波羅密的思想。這類經典的集成時期很長,從初期大乘一直到秘密大乘的時代,都有般若經典的出現。
《金剛經》的幾項特色 般若經典的形成時期,含概了整個大乘佛教的初期、中期及後期。
《金剛經》的內容與「中品般若」相符合的有五個地方。第一、佛有五眼。第二、菩薩莊嚴佛土。第三、大身。第四、重利他行。第五、二諦說。
從前兩次的課程裡,已經分析過《般若經》的集成是由少到多,從小部經集合而成一大部經,在大正藏第五冊中…
我們先說明「何者般若」?佛陀說的般若到底是什麼?它不單單只是智慧。智慧可以分為三類:生得慧、加行慧及現證慧
導師所作的科判還是依著一般祖師大德在判經時所用的慣例,即以序分、正宗分與流通分三分科經,只是每一分的段落及細分不太一樣。
「爾時,世尊,食時,著衣持?,入舍衛大城乞食。於其城中次第乞已,還至本處。飯食訖,收衣?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」
般若道次第分兩大段,一是「開示次第」,二是「勸發奉持」。開示次第就是開示修道的次第
經文:「善哉!善哉!須菩提!如汝所說:如來善謢念諸菩薩,善咐屬諸菩薩。汝今諦聽,當為汝說。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三藐三菩提心,應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心!唯然,世尊!願樂欲聞。」
正說次第有三──發心菩提、伏心菩提及明心菩提。我們在第一次討論整部《金剛經》的結構時,與各位提過,這三種菩提是菩薩道的修道次第。
今天繼續講第三分,請看印順導師《般若經講記》第36頁,四相──人相、我相、眾生相及壽者相。
今天講第五分。上一次講到第三分的發心菩提及第四分的伏心菩提,今天這第五分的內容是明心菩提,也就是勝義菩提心
今天的進度是第六分,是屬於明心菩提的第二部份:「眾生久行乃信」。第五分講「約七地菩薩定慧均等」,可以證得無分別法性,證得無分別法性的時候,不需要從身相見如來
我們繼續上星期所說的第六分「正信希有分」,《般若經講記》第48頁。第六分是在說明眾生如何修行,才能夠達到明心菩提;也就是如何發願,如何修悲願行,如何安住在法空性的正見上。
講到目前為止,我們對般若的修學應該有個輪廓,也就是明白了從發心菩提,經伏心菩提的過程,證到明心菩提的次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