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剛經》講座(1)

主講法師

見岸法師

般若經典是指一大部類經典,內容是專門講般若波羅密的思想。這類經典的集成時期很長,從初期大乘一直到秘密大乘的時代,都有般若經典的出現。

何以說秘密大乘時亦有般若經典出現?

例如:《心經》裏說「揭諦,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」這一段咒語,咒語是秘密大乘的特色之一。有人以為般若經典一定是初期大乘的經典,其實並非如此,它有一部份是初期的,有一部份是後期的,有一部份是屬於秘密大乘的,所以它的時代從西元前50年一直到西元後500年左右,將近1500年的時間,都有般若經典出現。但是一般我們比較重視的,是講無我空性思想的般若經,這類是屬於初期大乘的時代,初期大乘的時代是從西元前50年一直到西元後200年左右。〈這是印順導師的劃分,導師把這250年界定在初期大乘佛法。〉《金剛經》就是屬於初期大乘佛法的般若經典之一。

我們知道經典的結集一定是有先某一部份,然後再慢慢擴充出來,所以《大智度論》中將般若經典分成:上品般若、中品般若及下品般若,最核心的是「原始般若」,內容主要是原始佛教無我的思想。《法華經》裏講到「空、無相、無願、無作」等解脫法門,這也是從原始佛教的無我思想出來的。所以原始般若的思想,最主要在講空、無我,承襲著佛陀時代無我的觀念。 

從原始般若法門慢慢的出現了《道行般若經》,《道行般若經》也就是所謂的「下品般若」。「下品般若」這個名字是《大智度論》講的,在《大正藏》裏面的漢譯本有七部,

其中《道行般若經》是在這一系類裏面最早的;

第二是《大明度經》;

第三是《摩訶般若波羅蜜鈔經》;

第四是《摩訶般若波羅密經》,也叫作《小品般若波羅密經》;

第五《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》;

另外就是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裏的第四分、第五分,它的內容跟《道行般若經》及小品般若經的內容是一樣的,所把它歸在下品般若這一類。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,唐玄奘大師譯,有600卷,是屬於「大品般若」,又名「上品般若」。

般若經的集出,是先有思想,然後才有經典,最早出現的般若思想,是從原始佛教的無我發展出來的,因為有這樣的原始般若思想,逐漸把它集成經典,最早期有《道行般若經》、《小品摩訶般若波羅密經》等七部的「下品般若」。之後慢慢又出現所謂的「中品般若」。下品跟中品的思想有一點不太一樣,中品比較著重在菩薩道、佛果德;下品比較著重在無我的思想。《金剛經》是屬於中品般若裏面的一部。

漢文的中品般若有五本,這五本裏面有《光讚般若波羅蜜經》、《放光般若波羅蜜經》、《摩訶般若波羅蜜經》、還有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裏面的第二分、第三分。《大般若經》的“大”,表示卷數很多,總共有400卷,我們叫做唐譯或玄奘譯的《大般若經》,玄奘譯了400卷,可是在《大正藏》裏面有600卷,是後來又補充了一些其他的進去。所以上品般若又名大般若,是屬於玄奘大師所譯的初分而已。

這是屬於般若經的部類發展過程,從原始般若到下品般若,到中品般若,到上品般若。那《金剛經》是屬於什麼呢?《金剛經》是屬於般若經典裏面流通最殊勝、最盛行的一部經典。它的翻譯本總共有六種,現在流通的這本是姚秦鳩摩羅什翻譯的,也是最早期的。另外五部呢?是屬於瑜珈學派所傳的。 

 剛剛有提到,般若經裏面也有一些屬於密教的,叫做「理趣般若」。「理趣般若」是什麼呢?它是比較晚集成的,屬於秘密大乘的,也就是唐玄奘大師所翻譯的《大般若經》中的第578卷,第十分,叫做〈般若理趣分〉,也叫做「理趣般若」。但是經中的名稱叫「般若理趣」。《大般若經》裏面還有六分是屬於六波羅蜜多,換句話說,《大般若經》裏面,不僅講到般若波羅蜜多,還講到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,這五個波羅蜜多,也就是《大般若經》裏面還講到六度。這代表什麼意義?代表般若經不僅僅講無我、空,它還講菩薩行,這也是《金剛經》的內容重點之一。 

《金剛經》在《大般若經》裏叫〈能斷金剛分〉。《金剛經》比較早出現,是後來才把它匯整到《大般若經》裏去。因為《大般若經》比較晚出,所以下品、中品、上品及《能斷金剛分》,也就是後來《金剛般若經》就是屬於初期大乘的經典。

這樣的過程各位一定要記得,為什麼要花一些時間講這個呢?

也就是先了解《金剛經》在整個佛陀的教法裏,它是屬於那一個部分?一般把佛教史上劃分成三個時期,佛陀時代稱為「原始佛教」,佛陀涅槃之後為「部派佛教」,部派佛教末期出現了「大乘佛教」。「大乘佛教」又分初、中期、後期。中後期時強調真言咒語的秘密教就出現了。

同樣的,初期大乘的興起,是在部派佛教的末期,那時候部派佛教跟大乘是同時存在。本來是部派的思想比較盛,大乘的思想比較弱,慢慢的大乘思想強起來了,部派的思想弱下來,那時候已經是西元後了。

為什麼要介紹這些?

因為每部經典在哪一個時期出現,它的內容所要強調的法就不一樣。例如《金剛經》是屬於初期大乘的經典,我們不能夠用真常的觀念去解釋《金剛經》,因為真常的思想已經是大乘的中後期了。

同樣的,《法句經》是跟《阿含經》同一時代的經典,讀《法句經》的時候,要掌握到原始佛教佛陀講的法著重什麼?也就是要從世間無常、出離三界、斷除煩惱、證得涅槃的這些重點去看它。可是初期大乘強調的是菩薩行,無我、空的菩薩行,也講如來的果德、佛的果德,這些在《法句經》中比較看不到。

所以各位讀《金剛經》,要了解的就是:《金剛經》是屬於大乘佛教初期的經典,在教義上是承接著部派佛教的空、無我,可是又強化了一個原始佛教、部派佛教沒有的菩薩道。

 接下來再詳細說明《金剛經》的特色。

我們剛講過初期大乘的般若經典有下品、中品、上品般若這三大類。《金剛經》成立的時代是在中品般若時,但是經典裏面包含了早期下品般若的思想。

這是導師的一個論斷,跟日本學者的論斷不一樣,日本學者認為《金剛經》成立應該在下品般若時期,導師認為沒有那麼早。為什麼?因為印順導師的研究,是從《金剛經》的經文裏面,比對其它屬於下品、中品般若的經典,發現《金剛經》裏屬於中品般若思想的地方比較多,屬於下品般若思想只有三個地方,而屬於中品般若思想的卻有七個地方,所以他判斷它成立的時間是在中品般若時;而屬於下品般若思想的部份,可能是早期思想的延續,比如說50年前,或是二十年前的一個想法,延續下來,現在的人仍然延用。

而《金剛經》的第一個特色是「人間性」。

如《金剛經》序分講:「世尊著衣持缽,入舍衛大城乞食。」這種人間佛教的特色,就是屬於下品般若時期。因為在下品般若經典之《道行般若經》裏面,也有一段經文是講佛陀在每月十五日月圓的那一天說戒,這即是人間的佛教,也就是原始佛教中佛陀人格性,我們可以說《金剛經》序分是代表早期原始般若的下品般若經文。

第二個特色是強調無相法門。

第三個特色是著重無我的菩薩道。

各位回去可以先查《金剛經》文,下禮拜來我們再來討論那一段經文講到「離相、無相」,例如: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則見如來」,這段就是在說「無相法門」,請大家把經文誦過一次,注意提到「離相、非相」的部份。

另外再找出「無我」的經文,如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」就是,經文講「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,即非菩薩」,「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,如來說名真是菩薩」,這些都是無我的菩薩行。各位回去查,下星期來逐一逐一講。

我是整部經的精神、要義先講,兩堂課之後,我們再逐字逐句的解釋經文,先見林再見樹,先講重要的觀念、思想,然後再逐一逐句的解釋,這樣才會掌握的好。

下星期我會說明《金剛經》屬於早期般若的、代表下品般若的經文、思想有哪些;代表中品般若的有那些;代表上品般若的又有那些。

除此之外,再報告《金剛經》其他的特色,例如說:重如來果德、重法又重塔,這些是跟《法華經》一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