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剛經》講座(21)

上次在談「舉聲聞為證」時,我們有講到四果,曾經稍為跟各位說明,不還果就是第三阿那含果,又叫不還果。

《金剛經》講座(20)

今天要講第十分。第十分與第九分是有關係的,七、八、九、十分是一個主題,第七、八分是舉如來為證明

《金剛經》講座(19)

今天要講第十分。第十分與第九分是有關係的,七、八、九、十分是一個主題,第七、八分是舉如來為證明

《金剛經》講座(18)

今天講《金剛經》第九分。參見經本第26頁「一相、無相分」,《般若經講記》第60頁,導師則此分判為「舉聲聞為證」。

《金剛經》講座(17)

今天繼續講第八分「依法出生分」,印順導師將此分判為「校德」。上週先跟各位提過,為什麼《金剛經》處處講不著相、離相,又為何要講福德校量功德?

《金剛經》講座(16)

現在來講第七分後半段,經本第23頁,講記第55頁。第七分講無得無說,其實是在指如來的證德。

《金剛經》講座(15)

講到目前為止,我們對般若的修學應該有個輪廓,也就是明白了從發心菩提,經伏心菩提的過程,證到明心菩提的次第

《金剛經》講座(14)

我們繼續上星期所說的第六分「正信希有分」,《般若經講記》第48頁。第六分是在說明眾生如何修行,才能夠達到明心菩提;也就是如何發願,如何修悲願行,如何安住在法空性的正見上。

《金剛經》講座(13)

今天的進度是第六分,是屬於明心菩提的第二部份:「眾生久行乃信」。第五分講「約七地菩薩定慧均等」,可以證得無分別法性,證得無分別法性的時候,不需要從身相見如來

《金剛經》講座(12)

今天講第五分。上一次講到第三分的發心菩提及第四分的伏心菩提,今天這第五分的內容是明心菩提,也就是勝義菩提心

《金剛經》講座(11)

今天繼續講第三分,請看印順導師《般若經講記》第36頁,四相──人相、我相、眾生相及壽者相。

《金剛經》講座(10)

正說次第有三──發心菩提、伏心菩提及明心菩提。我們在第一次討論整部《金剛經》的結構時,與各位提過,這三種菩提是菩薩道的修道次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