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念佛開示,要進入修法的說明。在前幾次的開示中,有提到念佛的正見,希望各位要時時謹記在心。
前言
念佛法門的原則,不論是要求生彌陀淨土,還是中國祖師所講的唯心淨土,這都是一種轉化;什麼意思呢?求生彌陀淨土,是從娑婆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;唯心淨土,是從染污煩惱到自心清淨,所以二者都是從內心的轉變,進一步到生命的轉化;都是從染污到清淨。如果內心沒有轉化為清淨,怎麼可能往生西方淨土?因為依報、正報必須因果相應;因此要學習由心念的轉化,進步到生命的轉化,必先從「覺知」開始。
覺知的重要性
先學習覺知:覺知我現在是什麼樣的情況?什麼情形叫做染污、什麼情形是產生煩惱?自己要能覺知在念佛的過程當中,產生了什麼變化?什麼改變?然後才能進一步,轉染污而得清淨。
「清淨」來自於能夠把煩惱、染污看清楚而得以轉化。這是念佛法門的一個原則。所以在大乘經中有「稱名」的法門:稱念佛的名號,或稱念菩薩名號。「稱名」之後才「憶念」:憶念佛、菩薩的功德,從憶念不忘,才能修習得勝義。這三個次第,就是彌陀法門中的「持名念佛、觀想念佛與實相念佛」。持名念佛要如何念呢?就是要從覺知開始。
覺知的步驟
今天,我們先學習第一個覺知:就是覺知你的聲音。在念佛的時候,要覺知到聲音;聲音是從哪裏出來的?不論是大聲念佛、小聲念佛,應該可以感覺到一股氣的震動;從肚子(丹田)經過肺、氣管,然後從口腔出來。如果沒辦法覺知到內在丹田、肺部、氣管的變化,起碼要可以感覺到喉嚨、口腔的震動。先從這裏開始學習覺知,能夠覺知之後,再來就是要覺知四字佛號或六字佛號,每一個字與字之間,念了多久?音聲持續多久?阿彌陀佛四個字,從「阿」到「彌」之間、「彌」到「陀」之間、「陀」到「佛」之間,間隔都很清楚,覺知到它是長、還是短?如果你有用心覺知的話,我們念佛就不會忽快忽慢。原本是很平穩、很平靜的念,怎麼會念到最後,自己就亂掉了呢?怎麼會一下快、一下慢呢?當你發現念佛的聲音亂掉了,就表示什麼?表示你的覺知不見了!因為覺知不見了,所以音聲沒辦法保持平穩,沒辦法保持穩定。
覺知的目的
做這樣的覺知練習,目的是為什麼呢?因為稱念佛名,在行法上面可以幫助我們專注、收攝,以音聲收攝我們的心,去體會音聲的生滅。原來是怎麼念,現在又是怎麼念?我的音聲原來什麼樣,現在又轉變成什麼樣子?這種轉變代表什麼意義呢?這可以說是屬於「身念處」的一種體會。當我們慢慢發現:我自己在念佛的時候,能夠清楚的覺知,佛號音聲的出入、長短;我也能夠覺知:我在念佛的時候,佛號聲是清楚的、還是不清楚的?從這裏入手,才能夠進一步到心法的生滅相的觀察,最後才能夠完成,我們之前所說的:去理解、通達染污的娑婆世界,與清淨的彌陀世界的差別。
結語
所以這門功課的步驟是:要去覺知念佛的音聲;每一個字與每一個字之間的長短、進出。若是在共修時,不知道什麼時候要念下一個字,就要聽木魚的聲音。剛開始先把耳根緣在木魚聲上,念了三、五句之後,已經可以習慣它的頻率、速度後,這時,就專注於自己的音聲。如果是自己在家中用功,可用默念;先出聲唸幾句,讓聲音的頻率穩定之後,再於內心默念,一直保持著能夠覺知到這個音聲的長短。
今天先談「稱名念佛」的第一個步:覺知音聲念佛。希望這個星期,各位空閒時能夠在家中,或是有機會在其他道場參加念佛共修時,能夠用這樣的方法去用功。